- Mac小程序开发说明
Mac微信2.4.0以上版版本中,支持打开聊天中分享的小程序,开发者可下载安装Mac微信版内测版本进行体验和适配。 Mac微信内测版:点击下载 兼容性:系统要求macOS 10.12或更高版本 1、开发工具支持 运行环境要求下载并安装最新开发版开发者工具: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devtools/nightly.html 小程序预览微信开发者工具菜单栏点击 设置->通用设置,在自动预览部分勾选“启动 MAC 端自动预览”。 使用自动预览功能,点击 预览->自动预览->编译并预览,成功的话将在微信MAC版上自动拉起小程序。 [图片] 小程序真机调试微信开发者工具菜单栏点击 设置->通用设置,在自动预览部分勾选“启动 MAC 端真机调试”。 使用真机调试功能,点击 真机调试->自动真机小时->编译并自动调试,成功的话将在微信MAC版上自动拉起小程序。 [图片] 2、开发者适配 SystemInfowx.getSystemInfo接口中返回的参数和手机返回的定义区别 [图片] 同时,Mac小程序还会根据屏幕的大小自动选择默认的窗口大小。提供的窗口大小从小到大依次为: [图片] web-view组件web-view组件中打开的域名请支持Mac浏览器的UserAgent。 支付小程序在使用wx.requestPayment时,将会拉起二维码让用户使用手机支付 3、常见问题 Q:小程序如何判断是Mac平台? A:通过 getSystemInfo 官方接口(platform 是 mac)/ 通过 UserAgent(Mac UserAgent 包含 MiniProgramEnv/Mac) Q:Mac小程序如何支持横屏? A:"resizable": true 可使小程序在PC上横屏窗口展示,体验可参考腾讯文档小程序。 Q:横屏模式下小程序默认的窗口大小为 A:webview 嵌入的页面在Mac上不能操作或者显示或操作异常? 检查一下页面是否没响应鼠标事件检查是否是UserAgent没有支持Q:页面布局为何出现错乱? A:检查一下是否使用屏幕尺寸来计算布局,Mac 上屏幕尺寸比窗口尺寸大,应该使用窗口尺寸来计算。 Q:为什么有的功能无法使用? A:Mac微信小程序暂不支持地图、蓝牙、卡包、以及硬件相关的功能。后续功能敬请期待。
2021-01-25 - [打怪升级]小程序自定义头部导航栏“完美”解决方案
[图片] 为什么要做这个? 主要是在项目中,智酷君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些页面是通过扫码和订阅消息访问后,没有直接可以点击去首页的,需要添加一个home链接 需要添加自定义搜索功能 需要自定义一些功能按钮 [图片] 其实,第一个问题,在最近的微信版本更新中已经优化了,通过 小程序模板消息 过来的,系统会自动加上home按钮,但对于其他的访问方式则没有支持~ 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两边ICON不对齐问题 [图片] 智酷君之前尝试了各种解决方法,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手机屏幕太多种多样,有 传统头部、宽/窄刘海屏、水滴屏等等,无法八门,很多解决方案都无法解决特殊头部,系统**“胶囊按钮”** 和 自定义按钮在Android屏幕可能有 几像素不对齐 的问题(强迫症的噩梦)。 下面分享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图片] 小程序代码段DEMO Link: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s/cuUaCimT72cH ID: cuUaCimT72cH 智酷君做了一个demo代码段,方便大家直接用IDE工具查看源码~ [图片] 页面配置 1、页面JSON配置 [代码]{ "usingComponents": { "NavComponent": "/components/nav/common" //以插件的方式引入 }, "navigationStyle": "custom" //自定义头部需要设置 } [代码] 如果需要自定义头部,需要设置navigationStyle为 “custom” 2、页面代码 [代码]<!-- home 类型的菜单 --> <NavComponent v-title="自定义头部" bind:commonNavAttr="commonNavAttr"></NavComponent> <!-- 搜索菜单 --> <NavComponent is-search="true" bind:commonNavAttr="commonNavAttr"></NavComponent> [代码] 可以在自定义导航标签上添加属性配置来设置功能,具体按照实际需要来 3、目录结构 [代码]│ ├─components │ └─nav │ common.js │ common.json │ common.wxml │ common.wxss │ ├─images │ back.png │ home.png │ └─index index.js index.json index.wxml index.wxss search.js search.json search.wxml search.wxss [代码] 仅供参考 插件对应的JS部分 components/nav/common.js部分 [代码]const app = getApp(); Component({ properties: { vTitle: { type: String, value: "" }, isSearch:{ type: Boolean, value: false } }, data: { haveBack: true, // 是否有返回按钮,true 有 false 没有 若从分享页进入则没有返回按钮 statusBarHeight: 0, // 状态栏高度 navbarHeight: 0, // 顶部导航栏高度 navbarBtn: { // 胶囊位置信息 height: 0, width: 0, top: 0, bottom: 0, right: 0 }, cusnavH: 0, //title高度 }, // 微信7.0.0支持wx.getMenuButtonBoundingClientRect()获得胶囊按钮高度 attached: function () { if (!app.globalData.systeminfo) { app.globalData.systeminfo = wx.getSystemInfoSync(); } if (!app.globalData.headerBtnPosi) app.globalData.headerBtnPosi = wx.getMenuButtonBoundingClientRect(); console.log(app.globalData) let statusBarHeight = app.globalData.systeminfo.statusBarHeight // 状态栏高度 let headerPosi = app.globalData.headerBtnPosi // 胶囊位置信息 console.log(statusBarHeight) console.log(headerPosi) let btnPosi = { // 胶囊实际位置,坐标信息不是左上角原点 height: headerPosi.height, width: headerPosi.width, top: headerPosi.top - statusBarHeight, // 胶囊top - 状态栏高度 bottom: headerPosi.bottom - headerPosi.height - statusBarHeight, // 胶囊bottom - 胶囊height - 状态栏height (胶囊实际bottom 为距离导航栏底部的长度) right: app.globalData.systeminfo.windowWidth - headerPosi.right // 这里不能获取 屏幕宽度,PC端打开小程序会有BUG,要获取窗口高度 - 胶囊right } let haveBack; if (getCurrentPages().length != 1) { // 当只有一个页面时,并且是从分享页进入 haveBack = false; } else { haveBack = true; } var cusnavH = btnPosi.height + btnPosi.top + btnPosi.bottom // 导航高度 console.log( app.globalData.systeminfo.windowWidth, headerPosi.width) this.setData({ haveBack: haveBack, // 获取是否是通过分享进入的小程序 statusBarHeight: statusBarHeight, navbarHeight: headerPosi.bottom + btnPosi.bottom, // 胶囊bottom + 胶囊实际bottom navbarBtn: btnPosi, cusnavH: cusnavH }); //将实际nav高度传给父类页面 this.triggerEvent('commonNavAttr',{ height: headerPosi.bottom + btnPosi.bottom }); }, methods: { _goBack: function () { wx.navigateBack({ delta: 1 }); }, bindKeyInput:function(e){ console.log(e.detail.value); } } }) [代码] 解决不同屏幕头部不对齐问题的终极办法是 wx.getMenuButtonBoundingClientRect() 这个方法从微信7.0.0开始支持,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获取到右边系统胶囊的top、height、right等属性,这样无论是水滴屏、刘海屏、异形屏,都能完美对齐右边系统默认的胶囊bar,完美治愈强迫症~ APP.js 部分 [代码]//app.js App({ /** * 加载页面 * @param {*} options */ onShow: function (options) { }, onLaunch: async function () { let self = this; //设置默认分享 this.globalData.shareData = { title: "智酷方程式" } // this.getSysInfo(); }, globalData: { //默认分享文案 shareData: {}, qrCodeScene: false, //二维码扫码进入传参 systeminfo: false, //系统信息 headerBtnPosi: false, //头部菜单高度 } }); [代码] 将获取的参数存储在一个全局变量globalData中,可以减少反复调用的性能消耗。 插件HTML部分 [代码]<view class="custom_nav" style="height:{{navbarHeight}}px;"> <view class="custom_nav_box" style="height:{{navbarHeight}}px;"> <view class="custom_nav_bar" style="top:{{statusBarHeight}}px; height:{{cusnavH}}px;"> <!-- 搜索部分--> <block wx:if="{{isSearch}}"> <input class="navSearch" style="height:{{navbarBtn.height-2}}px;line-height:{{navbarBtn.height-4}}px; top:{{navbarBtn.top+1}}px; left:{{navbarBtn.right}}px; border-radius:{{navbarBtn.height/2}}px;" maxlength="10" bindinput="bindKeyInput" placeholder="输入文字搜索" /> </block> <!-- HOME 部分--> <block wx:else> <view class="custom_nav_icon {{!haveBack||'borderLine'}}" style="height:{{navbarBtn.height}}px;line-height:{{navbarBtn.height-2}}px; top:{{navbarBtn.top}}px; left:{{navbarBtn.right}}px; border-radius:{{navbarBtn.height/2}}px;"> <view wx:if="{{haveBack}}" class="icon-back" bindtap='_goBack'> <image src='/images/back.png' mode='aspectFill' class='back-pre'></image> </view> <view wx:if="{{haveBack}}" class='navbar-v-line'></view> <view class="icon-home"> <navigator class="home_a" url="/pages/home/index" open-type="switchTab"> <image src='/images/home.png' mode='aspectFill' class='back-home'></image> </navigator> </view> </view> <view class="nav_title" style="height:{{cusnavH}}px; line-height:{{cusnavH}}px;"> {{vTitle}} </view> </block> </view> </view> </view> [代码] 主要是对几种状态的判断和定位的计算。 插件CSS部分 [代码]/* components/nav/test.wxss */ .custom_nav { width: 100%; background: #3a7dd7;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99999; } .custom_nav_box { position: fixed; width: 100%; background: #3a7dd7; z-index: 99999; border-bottom: 1rpx solid rgba(255, 255, 255, 0.3); } .custom_nav_bar {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9; } .custom_nav_box .nav_title { font-size: 28rpx; color: #fff;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absolute; max-width: 360rpx;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top: 0; left: 0; right: 0; bottom: 0; margin: auto; z-index: 1; } .custom_nav_box .custom_nav_icon { position:absolute; z-index: 2; display: inline-block; border-radius: 50%; vertical-align: top; font-size:0; box-sizing: border-box; } .custom_nav_box .custom_nav_icon.borderLine { border: 1rpx solid rgba(255, 255, 255, 0.3); background: rgba(0, 0, 0, 0.1); } .navbar-v-line { width: 1px; margin-top: 14rpx; height: 32rpx;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3);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 .icon-back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74rpx; padding-left: 20rpx; vertical-align: top; /* margin-top: 12rpx; vertical-align: top; */ height: 100%; } .icon-home { /* margin-top: 8rpx; vertical-align: top; */ display: inline-block; width: 80rpx; text-align: center; vertical-align: top; height: 100%; } .icon-home .home_a { height: 100%;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35rpx; } .custom_nav_box .back-pre, .custom_nav_box .back-home { width: 35rpx; height: 35rpx; vertical-align: middle; } .navSearch { width: 200px; background: #fff; font-size: 14px; 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 20rpx; z-index: 9; } [代码] 总结: 通过微信API: getMenuButtonBoundingClientRect(),结果各类手机屏幕的适配问题 将算好的参数存储在全局变量中,一次计算全局使用,爽YY~ 往期回顾: [填坑手册]小程序PC版来了,如何做PC端的兼容?! [填坑手册]小程序Canvas生成海报(一) [拆弹时刻]小程序Canvas生成海报(二)
2021-09-13 - JS中的二进制数据处理
前言 在现有的计算机中,二进制常常以字节数组的形式存在于程序当中。例如在C#里面,就用byte[],标准C里面没有byte类型,但可以通过typedef把byte定义为unsigned char的别名,效果是一样的。JS设计之初似乎就没想过要处理二进制,对于字节的概念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模糊。如果要表达字节数组,那么似乎只能用一个普通数组来表示。 然而随着业务需求的逐渐发展,出现了WebGL这样的技术。所谓WebGL,就是指浏览器与显卡之间的通信接口。为了满足JavaScript与显卡之间大量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它们之间的数据通信必须是二进制的,而不能是传统的文本格式。类型化数组(Typed Array)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而类型化数组是建立在ArrayBuffer对象的基础上的。下面介绍一下Arraybuffer。 一、Arraybuffer1.1 基本概念 ArrayBuffer 对象是 ES6 才纳入正式 ECMAScript 规范,是 JavaScript 操作二进制数据的一个接口。ArrayBuffer 对象是以数组的语法处理二进制数据,也称二进制数组。它不能直接读写,只能通过视图(TypedArray视图和DataView视图)来读写。 ❝ArrayBuffer 简单说是一片内存,但是你不能直接用它。这就好比你在 C 里面,malloc 一片内存出来,你也会把它转换成 unsigned_int32 或者 int16 这些你需要的实际类型的数组/指针来用。这就是 JS 里的 TypedArray 的作用,那些 Uint32Array 也好,Int16Array 也好,都是给 ArrayBuffer 提供了一个 “View”,MDN 上的原话叫做 “Multiple views on the same data”,对它们进行下标读写,最终都会反应到它所建立在的 ArrayBuffer 之上。❝1.2 基本操作「语法」 new ArrayBuffer(length) 参数:length 表示要创建的 ArrayBuffer 的大小,单位为字节;返回值:ArrayBuffer 对象;异常:如果 length 大于 Number.MAX_SAFE_INTEGER(>= 2 ** 53)或为负数,则抛出一个 RangeError 异常;「示例」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32); buffer.byteLength; // 32 const v = new Int32Array(buffer); ArrayBuffer.isView(v) // true const buffer2 = buffer.slice(0, 1); 上面代码表示实例对象 buffer 占用 32 个字节。 它有实例属性 byteLength ,表示当前实例占用的内存字节长度。 它拥有一个静态方法isView(),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判断是否为TypedArray实例或DataView实例。 它拥有实例方法 slice(),用来复制一部分内存,使用方式同数组的slice方法。 除了slice方法,ArrayBuffer对象不提供任何直接读写内存的方法,只允许在其上方建立视图,然后通过视图读写。 二、视图2.1 TypedArray TypedArray一共包含九种类型,每一种都是一个构造函数。(DataView视图不支持Uint8ClampedArray,其他都支持) 名称描述长度(字节)Int8Array8位有符号整数1Uint8Array8位无符号整数1Uint8ClampedArray8位无符号整型固定数组(数值在0~255之间)1Int16Array16位有符号整数2Uint16Array16位无符号整数2Int32Array32位有符号整数4Uint32Array32 位无符号整数4Float32Array32 位 IEEE 浮点数4Float64Array64 位 IEEE 浮点数8 每一种视图都有一个BYTES_PER_ELEMENT常数,表示这种数据类型占据的字节数。 Int8Array.BYTES_PER_ELEMENT // 1 Uint8Array.BYTES_PER_ELEMENT // 1 Int16Array.BYTES_PER_ELEMENT // 2 Uint16Array.BYTES_PER_ELEMENT // 2 Int32Array.BYTES_PER_ELEMENT // 4 Uint32Array.BYTES_PER_ELEMENT // 4 Float32Array.BYTES_PER_ELEMENT // 4 Float64Array.BYTES_PER_ELEMENT // 8 这 9 个构造函数生成的数组,统称为TypedArray视图。它们很像普通数组,都有length属性,普通数组的操作方法和属性,对TypedArray 数组完全适用。 普通数组与 TypedArray 数组的差异主要在以下方面: [图片] TypedArray和Array之间也可以互相转换 const typedArray = new Uint8Array([1, 2, 3, 4]); const normalArray = Array.apply([], typedArray); 「建立TypedArray视图」 // 创建一个8字节的ArrayBuffer const a = new ArrayBuffer(8); // 创建一个指向a的Int32视图,开始于字节0,直到缓冲区的末尾 const a1 = new Int32Array(a); // 创建一个指向a的Uint8视图,开始于字节4,直到缓冲区的末尾 const a2 = new Uint8Array(a, 4); // 创建一个指向a的Int16视图,开始于字节4,长度为2 const a3 = new Int16Array(a, 4, 2); 上面代码在一段长度为 8 个字节的内存(a)之上,生成了三个视图:a1、a2和a3。 视图的构造函数可以接受三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必选):视图对应的底层ArrayBuffer对象;第二个参数:视图开始的字节序号,默认从 0 开始;第三个参数:视图包含的数据个数,默认直到本段内存区域结束; 建立了视图以后,就可以进行各种操作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视图其实就是普通数组,语法完全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它直接针对内存进行操作,而且每个成员都有确定的数据类型。所以,视图就被叫做“类型化数组”。 「TypedArray视图操作」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8); const int16View = new Int16Array(buffer); for (let i = 0; i < int16View.length; i++) { int16View[i] = i * 2; } console.log(int16View) // [0, 2, 4, 6] 上面代码生成一个8字节的ArrayBuffer对象,然后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16位整数的视图。由于每个字节占据8位,那么16位就占据了2个字节(1个字节等于8位),所以一共可以写入4个整数,依次为0,2,4,6。 如果在这段数据上接着建立一个8位整数的视图,则可以读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const int8View = new Int8Array(buffer); for (let i = 0; i < int8View.length; i++) { int8View[i] = i; } console.log(int8View) // [0, 0, 2, 0, 4, 0, 6, 0] 首先整个ArrayBuffer对象会被分成8段。然后,由于x86体系的计算机都采用小端字节序(具体概念理解请自主查询),相对重要的字节排在后面的内存地址,相对不重要字节排在前面的内存地址,所以就得到了上面的结果。还可以看到下面这个例子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4); const v1 = new Uint8Array(buffer); v1[0] = 10; v1[1] = 3; v1[2] = 11; v1[3] = 8; console.log(v1) // [10, 3, 11, 8] const uInt16View = new Uint16Array(buffer); // [0xa, 0x3, 0xb, 0x8] console.log(uInt16View) // 计算机采用小端字节序 [0x030a, 0x080b] => [778, 2059] 如果一段数据是大端字节序(大端字节序主要用于数据传输),TypedArray 数组将无法正确解析,因为它只能处理小端字节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Script 引入DataView对象,可以设定字节序。 2.2 DataView DataView 视图是一个可以从二进制 ArrayBuffer 对象中读写多种数值类型的底层接口,使用它时,不用考虑不同平台的字节序问题。 ❝ 字节顺序,又称端序或尾序(英语:Endianness),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指存储器中或在数字通信链路中,组成多字节的字的字节的排列顺序。字节的排列方式有两个通用规则。例如,一个多位的整数,按照存储地址从低到高排序的字节中,如果该整数的最低有效字节(类似于最低有效位)在最高有效字节的前面,则称小端序;反之则称大端序。在网络应用中,字节序是一个必须被考虑的因素,因为不同机器类型可能采用不同标准的字节序,所以均按照网络标准转化。例如假设上述变量 x 类型为int,位于地址 0x100 处,它的值为 0x01234567,地址范围为 0x100~0x103字节,其内部排列顺序依赖于机器的类型。大端法从首位开始将是:0x100: 01, 0x101: 23,..。而小端法将是:0x100: 67, 0x101: 45,..。❝「语法」 new DataView(buffer [, byteOffset [, byteLength]]) 相关的参数说明如下: buffer:ArrayBuffer 对象 或 SharedArrayBuffer 对象;byteOffset(可选):此 DataView 对象的第一个字节在 buffer 中的字节偏移。如果未指定,则默认从第一个字节开始;异常:此 DataView 对象的字节长度。如果未指定,这个视图的长度将匹配 buffer 的长度;「示例」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16); const view = new DataView(buffer, 0); view.setInt8(1, 68); view.getInt8(1); // 68 如果一次操作(get或者set)两个或两个以上字节,就必须明确数据的存储方式,到底是小端字节序还是大端字节序。DataView的操作方法默认使用大端字节序解读数据,如果需要使用小端字节序解读,必须在操作方法中指定参数为true(get方法的第二个参数和set方法的第三个参数)。 const buffer = new ArrayBuffer(24); const dv = new DataView(buffer); // 1个字节,默认大端字节序 const v1 = dv.getUint8(0); // 小端字节序 const v1 = dv.getUint16(1, true); // 大端字节序 const v2 = dv.getUint16(3, false); // 在第5个字节,以小端字节序写入值为11的32位整数 dv.setInt32(4, 11, true); 对于直接处理ArrayBuffer对象的业务场景不是特别多,特别是写页面比较多的同学。笔者深刻认识并运用的场景,主要是在处理比较复杂且数据量比较大的点云数据,前端接收到的点云数据已经是原始采集数据转换过的二进制数据,前端需要对二进制数据进行解析,运用的解析方法就是上述提到的各种方法。下面介绍一下业务场景中比较常见到的一种二进制表示类型——Blob。 三、Blob3.1 基本介绍 Blob 对象比较常用于文件上传、文件读写操作等。在对文件读写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操作File对象,而File继承了所有Blob的属性。所以在我们看来,File对象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Blob对象。 而Blob 对象与 ArrayBuffer 的区别在于,Blob 对象用于操作二进制文件, ArrayBuffer 用于直接操作内存,所以他们有如下图的关系: [图片] 「语法」 const blob = new Blob(array [, options]); 相关的参数说明如下: array:字符串或二进制对象,表示新生成的Blob实例对象的内容;options(可选):比较常用的属性 type,表示数据的 MIME 类型,默认空字符串;「示例」 const array = ['Hello World! ']; const blob = new Blob(array, {type : 'text/html'}); 「属性和方法」 [图片] 由上图可以看到,Blob对象拥有size和type两个属性,以及多种自有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slice、arrayBuffer等;slice方法主要用来拷贝原来的数据,返回的也是一个Blob实例,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做切片上传。arrayBuffer方法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包含 blob 中的数据,并在 ArrayBuffer 中以二进制数据的形式呈现。 const blob = new Blob([]); blob.slice(0, 1); blob.arrayBuffer().then(buffer => /* 处理 ArrayBuffer 数据的代码……*/); 3.2 运用场景通过window.URL.createObjectURL方法可以把一个blob转化为一个Blob URL,并且用做文件下载或者图片显示的链接。 Blob URL所实现的下载或者显示等功能,仅仅可以在单个浏览器内部进行。而不能在服务器上进行存储,亦或者说它没有在服务器端存储的意义。 下面是一个Blob的例子,可以看到它很短 blob:d3958f5c-0777-0845-9dcf-2cb28783acaf 和冗长的Base64格式的Data URL相比,Blob URL的长度显然不能够存储足够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它只是类似于一个浏览器内部的“引用“。从这个角度看,Blob URL是一个浏览器自行制定的一个伪协议。 「文件下载」 [图片] 「图片显示」 [图片] 「切片上传」 [图片] 「本地文件读取」 [图片]
2021-05-10 -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