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遇到了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作为一个独立开发者,我一直在用心维护一款自己的小程序。它不涉及交易、不收任何费用,没有广告,唯一的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便利。凭借其简单实用和不断更新的特性,吸引了很多用户留下了真实的好评,甚至自发给我打赏。每一条评论,都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我不断修复Bug、优化功能的动力。
[去年刷到破3000条评分了,截图保留了下来,现在应该6000多条了吧,可惜看不到了]
然而,最近我发现,微信悄悄取消了非交易类小程序的评分功能。没有预告、没有解释,评分栏目就这么消失了。更让人费解的是,交易类小程序的评分功能依然保留,看来平台还是认可“用户口碑”在判断产品优劣上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在非交易类场景中就不允许用户进行评价了呢?
更具讽刺性的是,在我想通过微信官方开放社区的小程序反馈这个问题时,我却遭遇了更糟糕的体验:
- 发帖内容限制了100字,也没有任何的表单错误提示
- 社区头像更新失败,没有变化也没有报错提示
- 编辑页的样式做的很粗糙
作为一个用户,我真想给这个官方小程序点个“差评”,让团队看到问题并改进。但现在,连这一最基本的反馈渠道都被关闭,我只能通过客服沟通,无法在公开平台留下任何评价,也无法让其他用户看到我的真实体验。
因此,我有几点疑问:
1. 为什么非交易类小程序的评分功能被取消?
如果平台认为评分对于交易类小程序重要,那么非交易类小程序是否也应该继续保留评分功能?很多非交易类小程序,如工具类、内容类、服务类等,依赖用户口碑作为唯一的信任背书。如果没有了评分,用户可能很难判断哪些小程序值得使用,最终优质产品可能被淹没。
2. “刷评分”是不是取消评分功能的唯一理由?
尽管电商平台面临刷单和虚假评论的问题,但大多数平台采取了举报、智能审核等手段来解决,而不是直接关闭评论功能。为何在非交易类小程序中,平台选择了一刀切的方式?
3. 取消评分功能对开发者不公平
对于独立开发者或小团队来说,评分和口碑是最重要的曝光途径。我们没有广告预算,也不能依赖购买流量,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真实用户的评价。现在,评分功能被关闭,我们失去了最直接的反馈渠道,对我们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4. 既然连微信自己的小程序都存在问题,为什么没有反馈机制?
我使用的就是微信官方的开放社区小程序,然而它本身存在诸多体验问题。如果连微信自己的小程序都无法通过评分或反馈机制来改进,平台又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微信小程序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非交易类小程序为用户带来的便利和价值。正因为这些小程序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才能够赢得用户的口碑和支持。然而,现在平台却取消了非交易类小程序的评分功能,让我不禁想问:为何交易类小程序的口碑机制得以保留,而非交易类小程序却被忽视?
我希望能得到以下问题的解答:
- 为什么非交易类小程序的评分功能被取消?
- 是否可以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恢复非交易类小程序的评分功能?
- 是否可以借鉴其他平台的治理方式,采用更灵活的手段,而不是一刀切?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用户的真实反馈和平台的持续改进,而不是通过关闭反馈渠道来维持平衡。我愿意与平台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让开发者能够得到用户的真实评价,让用户能够公开表达意见,也让那些做得不好的产品能够得到改进的机会。
希望平台能够重视这一问题,也希望我的声音能够被听见。
目前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菜单中的“反馈与投诉”、或者联系小程序客服等方式来进行问题反馈
分数高的想开,分数低的不想开,众口难调。你列出123,反对的也可以列出123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community/develop/article/doc/000aacc2bb8bb8f17383d2b2d66413
没有文字的差评说明用户有问题,但没有反馈渠道,开发者根本没法定位问题的具体原因。通过评分,哪怕是低分,也能引导开发者去关注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取消评分,反而让这种“发泄情绪”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2. “没有体验评分了,用户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馈”,这听起来很不错,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用户根本不会去找这些“正常渠道”反馈问题。大多数用户在遇到问题时,直接给个差评就是最快的反应,取消评分反而让开发者失去了直接的反馈来源。你希望用户通过别的渠道反馈,实际上很多人根本懒得去填,最后就会导致问题积压,开发者依然无从得知问题所在。
3. 至于“杜绝刷分”,这只是一个借口,刷分问题不等于取消评分。刷分的问题应该通过更好的审核机制解决,而不是通过取消评分功能一刀切。评分系统本身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举报机制减少虚假评论,解决不了问题的不是评分,而是平台治理手段的缺失。
如果真要杜绝刷分,应该从监管着手,而不是让整个生态失去有效的反馈渠道。
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