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利用AI创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介绍平台对于AI的规则,以及如何利用AI辅助创作

一、先了解一下最基础的AI检测与标识

政策规定:自AI的不断发展和不断使用,aI生成的内容虚虚实实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在着很多的风险,以及在政策的引导下明确表示AI生成的内容需要有明显的标识,2025年3月份规定,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都要添加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AI生成内容的文件内部嵌入元数据,且字段名称必须包含“AIGC”标识符号】

内容链接:https://www.cac.gov.cn/2025-03/14/c_1743654684782215.htm(来源: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通知》)

1.图片检测:

在相关的AI生成平台上早就已经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了标识,特别是图片。生成的结果中早已在图片中嵌入了相关的平台专属的识别代码。(非水印)

2.文本检测:

平时在文本上依靠文章的各个生成平台句式结构(例如逻辑、概率、查重等)详情可以自行搜索“AIGC检测底层逻辑”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

3. 平台响应:

自媒体平台响应政策的要求下,都制定了检测AI生成内容的规则和方法。并已经有部分平台产生一系列的惩罚机制


二、其次了解平台制定的新规(可能是隐性不公布的规则)

首先AI是被允许使用在文章等内容创作上的,没用哪家平台不允许使用AI的,但都有相应的要求。

1. 在公众号上:

允许使用AI生成,但是要想要被推荐最低的要求是,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包括情绪体验)有质量(可能涉及公众号检测机制-文章价值分,例如热点事件价值、知识价值等)、明确AI生成的低价值文章会被限制推荐流量。

2.公众号关于AI标识的规则(未提到不标识会有惩罚情况)

4.24.2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显著标识。若平台发现用户发布的内容可能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的内容且未主动进行相应标识,平台将会对相应内容添加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并采取适当方式在发布内容周边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用户可通过相关标识对内容进行清晰辨识。

违规行为:

(1)基于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制作、发布、传播虚假新闻咨询信息,或将该等内容谎称为真实或自然内容。

(2)发布或传播利用基于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生成或者合成的信息内容时,没有显著地标识,对用户造成误导或混淆。

(3)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规避平台添加的任何显式标识或隐式标识。


3.其他参考案例:

某一个知识分享平台的影评在开头被标记了AI创作的标识,同时呢这个影评的排序非常靠后。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不主动添加,被平台检测为AI创作,则会被打上AI标识同时排序之后或者折叠不展示,最严重甚至是删除封号。)

微信珊瑚安全在8月31日发文:为保障用户信息获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平台进一步优化内容识别能力。用户通过平台获取的AI生成合成内容,可能带有显式标识或隐式标识。

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如何用AI创作好的文章呢?

1. 有价值的文章

2.同质化低的文章

3.内容结构性强,主次分明

4.标题价值特征明显

四、其他常见问题

1.AI生成的内容占比多少才不需要进行AI标识呢?

首先是互联网规则上,若内容中部分由 AI 生成、部分由人类创作,需明确标注 AI 生成的具体部分(如 “以下第二段为 AI 生成”),而非整体标注或不标注。

但是这个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多数的学校等机构论文规则,在使用aI生成的内容进行辅助创作一般是10-20%内容。这种情况下占比可以不进行AI生成标识。(仅限内容AI生成的结果进行参考创作并手动编写至自媒体平台,原因参考下一点)

2.有人说我自己创作的文章创作出来了,通过AI润色,那么也会是算AI生成的文章吗?

根据规则解答,Aigc生成的文章都会嵌入相应的生成代码,且有明显的句式格式。自媒体平台它就会更好更容易的检测你这个内容是AI生成,所以非常容易算做AI生成的文章,所以算AI生成的文章。

最后一次编辑于  1天前  
点赞 0
收藏
评论
登录 后发表内容